当前位置 :

深化“三个年” 奋进谱新篇 | 滨江:聚力“三个年”活动,塑造新质生产力新优势

发布日期:2025-09-10 16:2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分享: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科技系统“改革突破年、狠抓落实年、能力提升年”活动,「创新杭州」推出《深化“三个年” 奋进谱新篇》系列报道,通过讲思路、谈行动、述成效,展现全市科技系统在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中的扎实举措与丰硕成果,以期进一步凝聚创新共识、激发奋进动能,为谱写浙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杭州力量。

深化“三个年”

奋进谱新篇

姜黎 高新区(滨江)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聚力“三个年"活动

塑造新质生产力新优势

当前,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我国也将其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此背景下,省科技厅党组做出开展“改革突破年、狠抓落实年、能力提升年”活动的重要部署,旨在通过改革突破、狠抓落实和能力提升,推动全省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这既是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有助于打造全球竞争力产业集群、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吸引高端资源集聚,为长远发展注入新活力。

杭州高新区(滨江)始终锚定“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总体目标,以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为引领,以“三个年”活动为契机,不断优化创新平台建设、深化创业生态体系,加快建设创新滨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1 强化科创平台效能释放

推进教科人一体贯通

打造战略科技“大平台”,推动“1+2+6+N”科创平台体系提能增效。优化创新基础设施布局与功能,推动“科学—技术—产业”全链条贯通。实施创新赋能行动,落实《创新平台赋能行动方案》,着力构建“企业需求—平台研发—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精准破解企业研发瓶颈,补齐产业链短板。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配置,依托科创平台对高校资源的深度挖掘,加大战略科学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军人才引育力度。鼓励科创平台总结产教人融合、人才流动共享等方面模式,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推进“科技副总”工作,挖掘企业技术攻关与人才培育需求。

2 提升创业孵化体系能级

壮大企业创新主力军

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财政资金激励作用,聚焦科技企业培育和研发投入,落实《皇冠足球90比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实施意见》,构建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坚持雁阵型企业梯队培育,迭代“1+X+N”政策体系,对不同类型企业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分产业分阶段给予精准扶持,在各项政策中重点支持科技企业,壮大“省科小—国科小—新雏鹰—国高企”科技企业梯队。优化创新创业服务,出台《高质量创新孵化载体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4—2028年)》,通过常态化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为各类人才创业提供办公空间、创业资金、孵化服务等基础保障。

3 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

建强智能发展主阵地

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等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攻关项目,攻关“卡脖子”难题,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保险公司推出科技成果转化保险,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两链”深度融合,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中心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支持科技成果试验和转化。加快构建“1+5+N”现代化产业体系,成功创建高端软件、人工智能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探索数据基础设施跨区域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新模式,构建数据要素“改革沙盒”机制。

4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牵引全球英才集聚

加快建设“创新滨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健全高新区体制机制,构建“1+4+7”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融入全球竞争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奋力迈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支持企业引育人才,大力实施“春雨计划”、“青链”行动计划、“才链全球”计划,不断健全“高精尖缺”人才谱系,深入实施“5050”计划和“1+5+20”人才政策,推进人才授权认定提质扩面。聚焦擦亮最优营商环境“金字招牌”目标,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10+7+12”体系,深化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


来源 | 高新区(滨江)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