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深化“三个年” 奋进谱新篇 | 西湖:以“三个年”活动,引领西湖区“科教高地”建设

发布日期:2025-09-10 16:0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分享: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科技系统“改革突破年、狠抓落实年、能力提升年”活动,「创新杭州」推出《深化“三个年” 奋进谱新篇》系列报道,通过讲思路、谈行动、述成效,展现全市科技系统在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中的扎实举措与丰硕成果,以期进一步凝聚创新共识、激发奋进动能,为谱写浙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杭州力量。

深化三个年”奋进谱新篇

刘劲卉 西湖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三个年活动

引领西湖区科教高地建设

全省科技系统开展“改革突破年、狠抓落实年、能力提升年”活动,是破解发展瓶颈、重塑创新生态的战略部署。改革突破”在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制度创新打破壁垒,应对体制机制僵化、资源配置低效、产学研协同不畅等问题,为科技创新扫清障碍。狠抓落实”在于保障政策落地,让改革开花结果,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针对部分政策存在“落地难、见效慢”等问题,以执行力确保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能力提升在于锻造高素质科技队伍,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科技系统干部、科研人员、企业创新主体的能力仍需提升,以支撑高质量创新。三个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破障碍、抓执行、强本领”的闭环体系,为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清晰路径。

杭州市西湖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皇冠足球90比分“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锚定“科教高地首位目标,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以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为核心载体,加速融入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全力打造全省创新策源首选地、成果转化首选地。

1 把握改革关键

推动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模式创新

充分发挥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双核”优势,在全省率先建设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实现“教科人一体”开局破题。布局打造环紫金港、环老和山、环小和山等“科创五环”,凝聚圈内200位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力量,转化成果项目近350个。五圈形成“一圈一试点”改革格局,3个项目成功入选省教科人一体改革专项试点;与之江实验室、浙大城市学院共建的空天智造科教融合学院被列入全省首批科教融合建设试点,“科技工兵”改革经验入选省“基层首创”案例。

2 搭建融合纽带

加快高能级平台提能升级

探索高能级科创平台牵动的“教科人”融会贯通,瞄准人形机器人、量子技术、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风口,搭建“科技八点半”“西湖链链看”等桥梁纽带,鼓励科创平台以项目为牵引,联合企业等资源集中攻克“卡脖子”技术:协同之江实验室、增材制造中心联合攻关3D打印卫星项目,将卫星研发生产周期从3—5年缩短至半年,关键部件生产成本下降一半以上;数智交院、唯铂莱等龙头企业与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创建创新联合体,41家企业新建市级企业研发中心,35个项目获省“尖兵”“领雁”科技计划立项。成立杭州首个场景创新服务中心,开放文三未来科技体验中心、低空巡检、自身智能体验等十大场景,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提供首试首用、应用推广等服务。

3 健全机制保障

实现科创生态全面优化

深化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区级公转+五圈自转”双轮驱动机制,以区成果转化科创中心为枢纽,指导5个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立个性化“自转”机制,有效盘活5圈空间资源,拓展产业空间68万平方米。创新“校地干部互派”机制,成功实践国科大成果转化能力提升、浙江大学学院联动等合作模式。迭代升级“科技工兵2.0”机制,135名骨干深耕科创一线挖掘“种子”项目95个。统筹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等公共服务平台,西湖大学创新药物、国科大新型光电智能感知2家概念验证中心获首批市级概念验证中心认定,认定数量居全市第一;上半年,全区6家概念验证中心共入库项目491项,验证高价值科技成果139项,全区实现技术交易额209.23亿元,居全市第一。出台“青鸟计划”,对成果转化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首批29个优质项目纳入培育库。


来源|西湖区科技局